近年來,國家鼓勵采用BOT等方式投資建設并運營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打破了過去污水處理廠由政府部門建設、運營的傳統模式。污水處理市場的開放,既拓寬了融資渠道,解決了政府建設污水處理廠資金不足的問題,也促進了污水處理專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同時,適應了我國高速工業化和城鎮化對污水處理行業的進一步需求,為有能力的企業帶來了市場發展機遇。
根據環保部的統計數據,2012 年,全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 462.7 億噸,全年共處理污水 416.2 億噸,其中:全國重點流域及沿海地區納入統計的污水處理廠年運行費用達 312.3 億元,共處理污水 379.6 億噸,其中生活污水 323.5億噸。以此計算,每噸污水處理費超過 0.8 元。按照 2003-2012 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年復合增長率 7.19%測算,到 2015 年,我國城市年污水排放量將達到 569.85億噸,在污水處理率和排放標準保持目前水平的條件下,年運營費用將超過 420億元。
2011 年 12 月,《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到 2015 年,全國新增城鎮污水管網約 16 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 4200 萬噸,基本實現所有縣和重點建制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提高到 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 85%。因此,在環保壓力和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污水處理行業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
此外,考慮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提高,將來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的提標改造需要的建設和運營費用也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