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水循環利用產業將成為投資熱點,水污染治理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大有可為。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競爭水平較低,大批污水處理廠將面臨提標和提效改造,設備也將面臨更新換代。值得注意的是,更高效的污水處理技術,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的新模式,都將是新的增長點。
我國水資源總量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四位。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均水資源量還將繼續降低。
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唯有循環利用,才能使有限的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2010年發布實施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對于解決我國的水資源問題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和重大戰略意義。
《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高峰力爭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要實現這一目標,一要節流,二要開源。
關于節流,《規劃》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120立方米、65立方米,均比現狀降低50%,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48提高到0.55;到203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70立方米、40立方米,均比2020年再降低40%,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要提高到0.60。
關于開源,通過流域調水即使實現了水資源在地域上的均勻分布,也不能解決全國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問題。海水淡化未來會成為水資源的有效補充,但無法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根本手段。因此,只有水資源循環利用,才是破解我國水資源短缺難題的根本途徑。廢水和污水經過不同深度的處理,可大量回用于工業用水、除直接飲用以外的各類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方面,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水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是一項跨行業的系統工程,涉及建設、水利、環保、農業以及工業等部門,因此,有必要統一編制《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總體規劃》,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奠定基礎。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不斷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不斷加劇。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考慮到水資源的年際變化和分布不均,我國用水量已經接近可利用水資源量。事實上,這只是水量平衡基礎上的資源型缺水,我國同時還面臨著水質型缺水問題。水污染導致水資源質量大大降低,使水資源問題進一步惡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