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橫斷山脈青衣江源頭的崇山峻嶺中,鑲嵌著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大熊貓的故鄉寶興。特殊的地理區位,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使這里成為長江上游水資源和生態屏障建設的重點區,目前生態建設規劃重點項目全面完成。調研組在蜂桶寨自然保護區欣喜地發現,守住青山綠水的理念,在這里已經深入民心。
然而,調研組在調研中同時發現,與取得的成就相比,存在的問題依然令人擔憂。長期以來,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加劇、水浪費嚴重所形成的惡性循環在這里也不斷上演。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已有涉水法律法規由不同部門組織制定,現有的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還存在界限不清、相互矛盾的地方,為解決長江流域特有涉水問題的法律保障還不完善。
“抓住制度建設就抓住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牛鼻子,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是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突破口來設計和安排的,它能帶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說。
調研組在綜合國家相關部委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建議,通過修改現有的法律法規、制定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的法律法規,逐步建立起以國家法律為核心、國家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行政法規相配套的長江流域綜合管理法規體系。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可考慮在制定長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調理國家行政法規的基礎上,經實踐、整合、修改、補充、完善,最終制定并出臺涵蓋長江流域各個方面綜合管理的國家法律。
創新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水權配置體系和水權交易制度
已經公布的資料顯示,長江的污染狀況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象:森林覆蓋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枯水期不斷提前;水質惡化,危及城市飲用水等等。對此,嚴雋琪指出,“我們必須走綠色生態建設之路,共同保護好母親河,如果形不成這個共識,沒有好的具體的管理措施,必將禍及當代和子孫后代。”
調研組在攀枝花走訪調研中發現,攀枝花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區,每年10月至次年6月為旱季,季節性缺水十分嚴重。同時,水資源管理的辦法、手段不能滿足現代水資源的管理需要,總量控制及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水量管理體系不完善,節約用水行為規范還沒有全部實行,用水效率低,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矛盾。另一方面,以有機物污染為特征的江河水質污染十分突出。
一邊缺水,為解決吃水問題投資千億元,另一邊,水資源的低效使用、跑冒滴漏等浪費十分嚴重。
調研組認為,造成這些現象和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現有的涉水事務管理涉及部門眾多,流域管理機構缺乏權威性和綜合性,流域管理條塊分割現象嚴重,可行、高效的跨部門、跨區域協調機制和流域統一管理機制尚待建立。
同時,調研組也發現,目前,因為水權、水價、補償、融資等經濟政策不到位,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需要逐步建立或完善相關經濟政策。
完善管理制度,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
資源富集的特殊貧困地區,源源不斷的資源輸出,并未很好地帶動這些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諸如經濟結構失衡、產業萎縮、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反而日益積累。金沙江下游水資源富集的特殊地區攀枝花,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介紹說,攀枝花水電開發在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對區域水生態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一方面,水生物的生存條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河岸陸生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影響。先期開發水電項目移民搬遷安置存在的問題與生態問題相互影響,在局部有惡化的趨勢。
調研組調研后認為,由于社會管理方式尚不明確,公眾參與流域綜合管理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參與管理的方法、內容、深度都不成熟,同時,由于流域規劃分別由不同部門和地方政府組織編制,規劃的實施也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手段,規劃協調性不足、權威性不夠,很難對流域治理開發與保護起到科學指導和有效約束作用。
為此,調研組認為,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提出,事關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全局,必須與經濟發展同步推進,體現國家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綜合改革的特點,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
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陳鳴對此作了進一步解釋。他說,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家相關各部委圍繞發展目標、實現路徑、規章制度、運行模式、管理體制等方面,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兩型社會等領域,都應以試點為載體來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
“我國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制度建設、生態補償、國土規劃等,已經做了許多工作,進行了許多試點。但是如何將實踐證明是成功的做法制度化,將分散的做法系統整合,將尚未涉及的領域進行制度創新,這正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中要全面深化解決的問題。”嚴雋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