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城市大型污水處理廠本應是環保的最后一道關卡,但記者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污水處理廠因為處理能力不夠,管網建設滯后等因素無法發揮處理污水作用,有一些甚至淪為超標排放大戶。
當前因為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各地的污水處理量大量攀升,而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是對環境最為重要的保護措施。資料顯示,截止到2014年的3月底,全國市縣累計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有3622處,但事實上因為資金落實等問題,一些地方建起了污水處理廠卻沒有建起覆蓋全部區域的污水收集管網,或者本身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不足,導致不少污水處理廠也在扮演污染者的角色,大量沒有經過處理的,或者是只經過初步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破壞。特別是在一些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園區的污水,但實際情況比較不樂觀,相比于城市污水,這類污水處理廠反而成為了污染企業的保護傘。另外現存污水排放標準較低,也被認為是應該對上述情況負責。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還存在近60%的污水處理廠無法達到標準一級A的水質,而這類污水處理廠即便是他們經過處理的水,排放后仍然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據權威人士透露,目前環保部已經成立了專項調研組,正在對全國范圍內的污水處理廠污染問題進行摸底調查,事實上從現在調研的情況來看,情況也是并不樂觀,下一步環保部已經準備對污水處理廠的污染問題進行集中的整治。
|